回顧一年間的大小事
set: 雜記
category: 雜記
tags: 雜記
description: 雜記2022-07-10
created_at: 2022/07/10 00:00:00
前言
今天忽然心血來潮想記錄回顧一下這一年大概做了哪些事,經歷了哪些,說不定未來哪天懷念過去的自己,就可以回來看,也分享出來或許有些人有參考價值。
這篇主要紀錄的時間是於2021年7月
左右回顧至今
接下來分成幾段進行
跟學業相關
今年是在北商大四的一年,基本上大多學分都在大一 ~ 大三之間修的差不多了,所以大四基本上都是踩最低9學分,所以其實課程的壓力偏小。
而上下學期分別都有一個比較費時費力的事,分別是
- 上學期: 專題 (雖然從三下開始做)
- 下學期: 跨校選修計算機組織(
我覺得好硬好底),不過還是順利過了,學期拿到了87分。
至於上學期專題是必定要做的,逃不掉,而下學期跑去跨校選計組是因為上學期推甄確定有上了交大資工戊組,必須先修過三門大學部的課才能畢業,分別是 演算法概論
、作業系統概論
以及計算機組織
,所以為了避免上去之後還要修,就選擇先跑去修一修了。
再來稍微提一下交大資工戊組推甄的資訊,相信未來網上關於這種特別組別的心得文會越來越多,不過我還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
關於交大資工戊組
我當年推甄的時候,簡章上資工有以下幾組
- 甲組
- 丙組(實作導向)
- 丁組(系統與網路管理實務)
- 戊組(校務資訊系統技術與實務)
而丙、丁、戊組都是只有推甄這個管道,要找的都是有實務經驗的人,而戊組主要是協助開發校務系統。
附上戊組簡章截圖:
然後基本上需要提一下的就是,關於複試性向測驗的部分,我當時還很天真地以為就是去做個性向測驗,看看你的一些人格特質,結果後來到當場才知道原來是發考卷下來給你寫,內容就是關於實務的內容(基本上我覺得除非你平常就有在做,不然應該不會回答得很好)
當時寫完考卷才被同事問我有沒有去找心得文(我都忘了可以先google),所以就裸著去寫考卷了
不過聽說這考卷不計分,只是當作之後面試的參考,大概知道你熟悉哪些東西之類的,然後考卷會有部分英文題目,想當初有一題是解題的手寫 code
,但是因為題目是英文出題,我的破英文有個關鍵的單字看不懂,就不懂題目在幹嘛,而測資又給得很少,當下實在是找不到規律,我就把我看不懂的單字圈了起來寫我看不懂XD"。
我的背景
我的背景可以查看 關於我 ,我自己是技職體系的選手出身,相對比較擅長活用自己會的解決問題,第一時間可能不會直接 google
答案(雖然我知道這是個雙面刃),也會造輪子,最近打算乾脆整理一個系列叫做我的輪子,不然 github
也是亂亂的。
推甄的心得
我這次交大推了丙丁戊,後來丁戊組有進入複試,整體丁組的複試累很多,不管是性向測驗的考題難度與數量,或是面試的數量都比較多。
不過因為都過去快一年的事了,我其實印象也有點模糊XD"
關於性向測驗
我的印象中丁組的性向測驗有約66題左右,時間約兩小時半左右,都是中文題目,題目涵蓋了各種領域,例如前端、後端、系統、網路、PC、VM、DevOps(K8S)、Git flow之類。
而戊組的題目約14題,比較精簡一些,題目中英混雜,印象中因為丁組複試先,見識過丁組的題目之後,其實戊組的題目寫起來壓力就小一些(?)
關於面試
印象中丁組的面試共有三場,分別是學長的面試、傑出校友以及教授們的面試,共三場,印象中有幾場是30秒自我介紹,而有些是1分鐘,要注意。
而戊組就只有一場面試。
總結
以上大概就是一些不專業的心得分享XD,至於之後戊組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有機會在來整理整理,目前是下禮拜要去北商拿畢業證書再來交到交大順便跟戊組的工作開個會,暑假就要先開工了。
跟專業相關
現在回想,想當初去年的暑假我打算開始學習很多東西,而這個部落格也是差不多在那段時間誕生的,而今年暑假好像又是一樣的打算,只是感覺去年應該可以把握住更多時間。
在我打完上面這句地當下,回去翻翻文章好像暑假更新了一大坨,是自從開學也開始實習之後忙起來才沒更新部落格,所以看起來我去年暑假好像還是滿爭氣的(?),那希望我這個暑假不只戊組的工作還可以有餘力分享更多文章XD。
想不到要打什麼,就來稍微介紹一下這一年來比較主要的幾個工具吧:
- 前端: lai-cmd: 這個可以幫你快速建立好前端的開發環境。
- 後端: go-migrate: 這個可以幫你
migrate
你的資料庫(雖然現在只有mysql
) - 其他: php-static-blog-generator: 就..這個網站如何產生的
最近有意識到部落格的效能變差,可能是文章多了,該開始優化效能了,而且也有想法是把版面翻新或稍微更新,不過一直找不到時間好好弄。
當初為了想同時吃 SSG
+ SPA
這兩種技術,沒想到因為文章多了,反倒被 SPA
擺了一道,最近還在想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開發工具(造輪子)的心得與分享
前端的部分,使用起來確實讓自己滿方便的,不用每次都去找文件去安裝常用套件跟改設定檔,在建立新專案的時候還滿快樂的。
後端的話則是當初在用 go
開發 API
的時候想說要做資料庫遷移,但是我當時找到的好像都是要自己寫好兩份 SQL
分別是 up
與 down
,但是我希望可以跟 Laravel
一樣簡便的方式,所以就自己刻了一個。
而產生靜態部落格也是很有心得,當初在寫 Wordpress
的外掛與佈景主題時,總想說為什麼他的 code
可以那麼髒,嗯,開發了這套工具之後,我開始逐漸可以體會 Wordpress
了...
跟實習相關
進度條線上課程
實習的部分,我在去年一月到今年一月止有在 進度條線上課程
遠端兼職做開發,主要是 PHP
相關的工作,Laravel
與 Wordpress
,也需要做前端(不過就是套套 Bootstrap
),還有少部分寫到一些爬蟲(不過自己平常本身就會寫一些,所以問題也不大)或是桌面應用程式(electron
),還需要把成品佈署上 linux server
,基本上就是全部都沾,很符合我這種學很雜的人,這一份工作讓我學到滿多東西。
Line
而另一份是在去年九月到今年六月底在 Line Taiwan
擔任實習生(Tech Fresh 計畫
),其實兩者時間有些微重疊,所以有段時間真的是還滿忙的,同時有兩份開發工作,又還有學校的課業要顧。
所以再來介紹一下整個過程,先簡單看一下時間軸,這是我在我的 Gmail
翻來的
- 2021/07/06: 投履歷
- 2021/07/19: 收到選擇面試時間的信
- 2021/07/20(填完上一封信的時間後): 收到面試時間確認信與面試題
- 2021/07/28: 面試
- 2021/08/04: 拿到 Offer
- 2021/08/09: 提醒要準備的文件與健檢之類
- 2021/09/01: 到職
- 2021/06/30: 合約到期,離職
其實我自己是覺得整體體驗滿OK的,(也有可能我經驗不多,畢竟我只丟一間沒什麼比較值),大概等於拿到面試題一週後面試,面試完之後大概一週就有結果了。
至於這邊還是幫忙提醒一下,如果沒有通知的話,是可以自己寄信給 HR
詢問結果的哦,因為可能種種因素導致沒有發通知給未錄取的人。
首先面試題的部分,基本上一定會有一個 promote
自己的 LineBot
,基本上就有點像自我介紹
只是這邊比較特別的是我有多拿到一份 optional
的面試題,主要是做後端 API
的開發,所以我當時真的以為我應該就穩穩地加入後端的團隊了XD
就結果論來說我還是滿快樂的,能夠加入 Line
這個大家庭,在裡面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也體會到了業界的開發流程...之類的。
只是如果過程能夠是參與更多後端開發,肯定會學到更多。
對於一些面試的小提醒
面試可以先準備好你想講什麼,然後作品(side project
)很重要,要對自己做的東西有足夠的熟悉度。
然後當初的流程大概是這樣,先由面試者先自我介紹、開始講,然後講完再由多個面試官稍微介紹自己的團隊,再來則是Q&A(印象中是這樣,但我有點忘記面試官提問的環節在哪一段了QQ)。
當初有個面試官對我放在履歷上的一個工作經歷的系統可能有些 concern
,而那個系統用到了 Queue Jobs
與 Schedule
相關的功能,然後印象中是被問為什麼要使用,類似的問題,於是就稍微討論了起來,這時候邏輯清楚就很重要,畢竟如果是背的或是根本不是你做的,講的鬼打牆或是不合邏輯應該很清楚,我是自認當時講得不錯,邏輯還滿清楚的,應該有加分(?)
然後之後我還有點愧疚,因為剛好有個前端的對 TypeScript
很有興趣的感覺(?),但是我寫 TypeScript
是在面試時的兩年前左右寫 Angular
的時候用到的,過那麼久的時間我實在是覺得很生疏,但我還是列到了履歷裡面,被問的過程中就很緊張,好希望趕快跳出這個話題XD。
關於一些心得
加入 Line
之後,獲得可以常常聊天聊技術的同事一枚XD,然後我同事是比我早兩個月到職的,所以其實我還滿幸運,一開始進去很多環境都不熟,還有個人可以問。 (雖然也可以問 mentor
,但是又怕 mentor
很忙,不好意思打擾QQ)這是我個性的問題
以下是我自己的心得,可能別人或是別的團隊又有不同見解XD"
基本上開發風氣我覺得滿自由的,團隊內說好就好(?),像是當初一開始同事比較早到職是先做後端,而我加入之後只學到了一些些後端的部分(因為也已經完成大部分了(我覺得啦XD")),後來要開始開發前端去做串接時,我們就開始討論要用什麼技術去做。
後來因為我前端框架都寫過,而同事寫過 React
,而我又怕如果換個要是我自己處理不來會很尷尬(?),二話不說選擇 React
,而且好像較新的專案現在也都採用 React
(?)
之後我同時導入了 tailwindcss
, 讓整個 UI
開發更順暢更靈活。
之後再被借到其他團隊去協助前端開發(?),之後就幾乎沒有碰到後端了
我覺得先撇除技術類可能相對學到比較少以外,我至少學到/體驗到了一些開發流程,或是之前只是看看但是根本沒環境實際跑的流程(畢竟之前都是一個人開發,學校專題我又不想算)。
然後我也學到了一些英文,我的破英文常常我在發 commit
或是 pr
,都問問同事幫我校一下XD,(他多益/2還比我高QQ)英文我也在努力救了QQ
我相信如果明確就是走後端,一定會學到更多,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當初我前端就也不算太差,所以對我來說比較順手,相對就可能學到比較少,才會得到這樣的結論。
關於實習生的畢業展
好像是從去年開始有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實習生當講者介紹自己這一年實習的成果,今年是第一屆讓講者以直播演講方式讓公司內員工在線上參與,有五組的報名名額,每組人數 1 至 3 人,而我就被同事慫恿著參加了,印象中當初問我的時候應該是5月多,而我看到日期超過6/11(北商畢典)之後,我想說二話不說答應,反正畢典後應該是沒事了吧XD,結果我錯了,畢典完還要上兩週,一週17週,一週18週期末考,而公司畢業展正好衝突到期末考,時間還剛好沖到了我一門課的期末考,於是跟老師事先溝通,我稍微延後一些考試。
所以變成畢業展當天講完之後馬上線上參加期末考試,考完後再接著進行畢業展的活動,這也是一個很難忘的回憶XD
幸好最後都順利 All Pass
了,不然更難忘
總體來說,我是覺得滿推薦到 Line
實習的,公司環境很棒,福利我覺得也很棒,有去公司的時候,偶爾都在下班前去預約個按摩椅休息一下XD,然後每個月又有零食點數可以到各樓層販賣機買零食/飲料;公司也有飛鏢機可以玩,雖然我在離職那兩天才去玩XD(其實是離職前一天下班想說要花完零食點數逛到樓層剛好想起有飛鏢機XD),更重要的是,你會獲得很棒的同事(?),有時候開發就是真的很希望有人可以聊聊XD(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未來展望
- 希望碩班能夠順利,也能夠在這兩年補齊我其他基本知識,
尤其是英文QQ - 暑假衝刺啊!! (
我還有暑假嗎?)
上面那一堆大概就是近況分享了,文長又打的不專業還請見諒XD"